邁入高齡社會的台灣,不管是個人冀求老有所養或老有所終,抑或升級我們的銀髮產業,都需要金融業者在背後推一把。
以銀髮金融而言,目前金融市場最具指標性的當屬「以房養老」,意即銀行一次性或每月給屋主一筆錢,屋主往生後,銀行有權處分房產。一五年由金管會拍板正式推行。
去年底,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面對立委質詢則直言,「我真的很誠懇地說,我應該會去辦(以房養老),手上不動產換貸款其實滿值得的。」機關首長對於政策的信念,民眾是否買單?
根據金管會統計,一五年十一月起至去年十二月為止,以房養老總核貸件數已達三○六九件,核貸金額約一六九億元。三○六九件相對高齡者人口,顯然是個偏低的數字,細究原因,除了華人社會對於房產傳承給下一代,依舊存在根深柢固的執念外,以房養老說穿了還是向銀行借錢,雖然是用「房子」來還,但「一直花老本」的那種感覺,還是讓許多人躊躇不已。
合勤共生宅+合作金庫 結合安養住宅與信託
但合勤建設預計在今年八月開幕、位於台中烏日的合勤健康共生宅,可能可化解上述「一直花老本」的疑慮,而掀起一股新風潮。合勤健康共生宅在硬體建設上有一般安養住宅必有的無障礙空間條件,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周邊服務,如課程、餐廳⋯⋯等。
除了全面的硬體建設與軟體服務,只租不賣的合勤健康共生宅,其原創性之一在於提供入住者租金費用上更彈性的規畫安排。比如說,擔心負擔不了每月租金,但自己擁有房子,那入住者可以將房屋交由合勤建設協助出租,自宅的租金收入即可作為入住共生宅的補貼,對於希望將房產傳承給下一代的長者,這是更「接地氣」的服務。
如果租金收入還不夠,合勤建設也與合作金庫合作提供「以房養老」服務,這樣入住者就有兩筆收入:一筆租金、一筆以房養老的貸款金額,合計用以支付入住「共生宅」費用。
除了代管入住者原來的房子,合勤健康共生宅的另一個原創性,在於它與合作金庫信託服務無縫接軌;首先,是入住保證金。現在要入住安養村或相關機構,如潤泰集團旗下的潤福生活新象、潤福華城,或國寶集團的泰和園等等,保證金動輒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相對「平價」的台塑集團的長庚養生村,一年保證金也要二十萬元起跳。
▲合勤建設總經理李柏憲一手催生合勤健康共生宅,這也是首檔國內安養機構與銀行攜手,讓高齡者在入住前後,都能受信託保障的案例。(圖片/合勤提供)
入住保證金信託
不怕不肖廠商侵吞 還可生利息
但合勤健康共生宅和合庫簽訂的「預收款信託」,讓入住者保證金交由銀行管理,不僅可免除不肖廠商吞沒保證金的疑慮,保證金還可以放在銀行生利息,或是做低風險的理財投資。
此案例的每一項服務──安養住宅、信託、以房養老等等,都是市場上已經存在的產品,但合勤健康共生宅將這些產品整合在一起,讓使用者更方便。金融市場為高齡者提供的服務,過往被嚴重忽視,而合作金庫與合勤建設的協作,建構了銀行與安養機構合作的新模式,未來這樣的服務模式若遍地開花,將使更多高齡者受惠。
東京之星銀行 招手機構法人投資養老院
如果說合庫銀與合勤建設聯手的模式,是銀髮金融「個金面」的創舉,那麼,中信金控全資子公司──日本東京之星,就是銀髮金融「企金面」創新的先驅者!
在日本,東京之星只能算是「小銀行」。資產規模在日本排名第五十九名;但若以客戶信託資產規模排名,東京之星位居第十八名,而且六十歲以上客戶占客戶總數近四成。
東京之星主管對《今周刊》表示,該銀行也是日本首家開辦逆向抵押貸款(以房養老)的銀行,於二○○五年推出以來迄今,已經有超過一萬名申請人,放貸餘額超過一千一百億日圓。
俗話說,小孩與女人的生意最好做,老人則是生意最不好做的消費族群之一。但是依東京之星財報,東京之星在一五、一六與一七這三個會計年度竟分別繳出了一一○.九二億、一一四.○六億與一二四.八三億日圓稅後淨利佳績,說東京之星是中信金控旗下一隻小金雞也不為過。
東京之星在銀髮金融企金面的創新,最值得台灣借鏡的,莫過於對養老院或醫療機構的融資扶植方案。該方案運作流程如下:
首先,設立一家特殊目的公司(SPC),由東京之星提供這家SPC「無追索權融資」(還款只能以SPC的盈利償還,如無盈利就不能追討)。接著,SPC尋找適合的養老院、照護機構、醫療器材開發業者或醫院等銀髮產業進行投資,如找到合適的目標,比如說某養老院,養老院就把資產賣給SPC,但仍繼續營運,養老院只要按期給付SPC租金即可。最後,SPC把收購來的養老院、照護機構或醫院,即銀髮產業相關資產,「打包」成投資項目,尋找有興趣的機構法人來投資。
▲東京之星利用視訊,讓分行客戶可諮詢總行專業理專。(圖片/東京之星提供)
具公益價值的企金創新
高齡化標的 將愈來愈受市場青睞
東京之星這種銀髮金融企金創新模式會出現兩種效果:第一、銀髮產業將獲得資金新血挹注,可升級設備與服務或進行擴張,因應日本快速高齡化的社會需求,具有極高的社會公益價值。第二、資本市場多了一個選擇,尤其社會高齡化是必然趨勢,相關投資標的勢必愈來愈受市場青睞。
當然,東京之星這種銀髮產業企業創新模式,仍有許多挑戰,比如說,能夠執行這種投資案的銀行家,需具備銀髮產業專業知識,而這種人才仍屬稀少。另外,養老院、照護中心等銀髮產業業者是否能接受把資產出售,定期繳租金?繳租金會不會比較划算?同樣的,銀行端也怕透過SPC投資的銀髮業者經營不善倒閉,血本無歸,兩者還需要一段時間磨合,才能有顯著成績。
話說回來,我們邁入高齡社會,不也一樣摸著石頭過河?像合勤建設、合庫銀行與東京之星,這種願意嘗試、擔負創新風險的業者,或許正在創造歷史,樹立新典範也說不一定。